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决策公开>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访问量:

关联稿件:

 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许南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感恩奋进、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87.6亿元,增长7.6%;财政总收入409亿元,增长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6.2亿元,增长4.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4%;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4%。县域经济活力彰显,丰城、樟树、高安财政总收入分别突破80亿元、60亿元和50亿元。

  ——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82个,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0.8%。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23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2家,预计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6.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1.4%。

  ——城市布局不断优化。教体新区“三校一公园”开工建设,城市拓展区框架基本拉开。宜万经济走廊建设扎实推进。锦源新区建设开局良好。万载撤县设区工作全面启动。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3%。年初确定的26项民生实事基本完成。3.14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6个深度贫困村摘帽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0.16%。城镇贫困群众减少2.09万人。河长制湖长制和棚户区改造等两项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强产业,发展支撑更加坚实。聚力建设“三群两谷一带”产业工程,中医药全产业链产值1136亿元。宜春大数据产业园顺利开园,入驻企业69家。建材、食品、纺织等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高安获批国家绿色光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集中开(竣)工工业项目550个,总投资1686亿元。中药材、富硒农产品“双百”工程稳步推进,面积分别达77.3万亩、71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54.2万亩。“三品一标”认证数突破1000个。成功创成立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获评世界硒养之都、全国富硒农业示范基地,万载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成功承办全省旅发大会,举办第十三届月亮文化旅游节,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7家。入选首批国家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城市。开展“四贷一保”业务147.3亿元,惠及中小微企业3520家。

  (二)着力增动能,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市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市属“1 6”平台资产突破1000亿元。关闭煤矿10处,退出产能48万吨。“生态 大健康”产业改革入选中国改革年度优秀案例。袁州创新街道社区“扁平化”管理机制,在全省率先将政务审批网上办理延伸到社区。深入实施招大引强“百日千亿”攻坚行动,纳入全省统计的2000万元以上新签约项目385个,其中“5020”项目17个。成功举办中国锂业大会、首届城市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峰会、国际硒养大会、樟树全国药交会等活动。在全省率先设立市级人才发展服务研究院,39人(团队)入选省“双千计划”,新增省级海智计划工作站3家。高安、樟树入选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

  (三)着力促提升,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启动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八大行动,实施重点项目1293个,完成投资808亿元。袁州古城文化复兴工程、宜万同城快速通道、宜春大道改造提升等项目加快推进,明月山机场站坪扩建、220国道绕城改建顺利竣工。全市新建改建城市道路130条,中心城区建成地下综合管廊7.2公里,完成99条街道沿线立面改造。深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建成秀美乡村3498个、示范线12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位居全国试点城市前列。

  (四)着力优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提升。狠抓中央、省环保督察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深入开展污染防治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中心城区PM2.5平均浓度下降2.7%。新建改建工业污水管网113公里、城镇生活污水管网108公里,提标改造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4个,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56个,樟树、上高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入选第三批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大力推进流域生态补偿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复检,宜丰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网格化管理试点,铜鼓入选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奉新、宜丰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靖安被评为“中国天然氧吧”。

  (五)着力惠民生,发展成果共建共享。民生支出503.1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81.1%。城镇新增就业5.45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2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教育资源不断优化,新改扩建学校126所,新增学位4.4万个;治理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90所,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44.1%。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5.1万套、农村危旧房改造7831户,9440套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开工。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新改扩建基层综合性服务中心421个。支月英获评全国“最美奋斗者”。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5万元的村占比78.2%,建成农村幸福食堂1000个。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安全形势总体平稳。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入选全国扫黑除恶重点培育市,全市公众安全感指数98.2%。为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光荣牌。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信访、人防等工作继续加强。供销、地震、气象、档案、工青妇、红十字会等事业健康发展。

  (六)着力转作风,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推进“五型”政府建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推行错时延时预约服务,“赣服通”市县分厅建设走在全省前列。集中整治“一热两不三多”突出问题,市政府精简督查考核事项77.1%、文件41.9%、会议46.9%。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均为100%。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一岗双责”,加强审计监督,严肃查处了一批懒政怠政和不作为乱作为问题。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拼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省驻宜单位和驻宜部队指战员,向关心支持宜春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宜春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经济总量不大,发展质量不高,特别是主导产业不优,中心城区实力不强,大项目、好项目偏少;城乡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公共服务水平不高;脱贫攻坚、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部分政府工作人员担当意识不强,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坚决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0年工作安排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全局、沉着应对,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尽管受疫情影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鲜明导向没有变。特别是当前宜春的发展思路清晰,定位精准,措施得力,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抢抓机遇、担当实干,推进宜春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建设赣湘鄂区域中心城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左右、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各位代表,疫情尚未结束,我们要坚定信心,化危为机,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坚决防止疫情新燃点,全方位推进复工复产,千方百计将时间抢回来、损失补回来,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补齐全面小康短板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坚持问题导向,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扶贫领域突出问题整改落实。紧盯剩余0.72万农村贫困人口,坚持“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切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强化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确保脱贫攻坚高质量圆满收官。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扎实做好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绿色生态是宜春的最大财富,要像呵护生命一样呵护好宜春的绿水青山。切实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攻坚战,精细化管控大气污染源,系统化治理主要流域生态环境,大力推进农村面源污染防治,重拳整治“散乱污”企业和破坏生态的行为,确保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巩固提升林长制、河(湖)长制、路长制成果。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企业不良贷款监测,坚决打击和依法处置非法集资案件。进一步整合市属平台公司,健全“借用还”和“权责利”相统一的管理机制,加强债务风险管控,完成政府隐性债务年度化解任务。健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二)强化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加快重点产业优化升级。树牢“项目为王”理念,集中精力、持之以恒强产业,营造全市主攻工业、大抓产业的浓厚氛围。推进落实产业链链长制,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力争省级重点工业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超3000亿元。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鼓励恩捷新材料、紫宸科技等企业增资扩产,推进合众新能源汽车、清陶能源等项目建设,加大行业领军企业招引落户,完善充电站(桩)等新能源产业配套,加快建设锂电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做大做强先进装备产业,推动华伍制动、工埠机械等企业加快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推进跃鹰科技、魅动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升节能环保产业水平,推进瑞林、格林美等企业增资扩产。加快建材、纺织鞋革、绿色食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开展优质企业培育提升行动,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重点打造大健康产业和数字经济产业。以袁州、樟树和明月山为龙头,大力实施樟树“中国药都”振兴工程,支持济民可信、仁和药业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进中医药配方颗粒、古典名方产业化、传统道地药材和中药饮片标准化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康养旅游。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八大行动”,重点建设宜阳新区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樟树智慧医药产业园、丰城智慧教育产业园和高安智慧物流产业园,抢抓“新基建”窗口期,建成5G基站2400个,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突破160万,推动中小企业上云超3000家。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全市大健康产业、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分别达20%、45%以上,打造宜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增强园区承载能力。深入实施工业园区提升行动,力争园区营业收入增长8%以上。稳步推进赣湘边区域合作宜春产业园建设。开展招大引强提升年行动,力争新引进超20亿元工业项目14个以上,超50亿元工业项目5个以上。组织工业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力争新开工项目300个以上、新投产项目200个以上。推行工业“标准地”试点和“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工作,有效盘活闲置土地,抓好300万平方米工业标准厂房建设。

  全力做好精准帮扶。针对疫情影响,进一步强化企业帮扶,精准实施一行一策、一企一议,持续做优营商环境。全面落实惠企稳企政策,力争全年为企业减负120亿元以上。深化政银企合作,落实贷款展期、续贷政策,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深入实施“映山红行动”,争取明冠新材料成功上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梳理公布“一链办理”“一次不跑、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完善“赣服通”市县分厅服务功能,让企业办事更便捷。

  (三)促进融合发展,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做强中心城市实力。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做活做旺教体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宜春幼专、宜春天立国际学校。做优做特袁州古城,推进灵泉池公园等项目建设,打造宜春城市客厅。做大做强宜春经开区,加快建设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奋力实现千亿园区目标。做新做实宜阳新区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推进国民传奇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建设,新引进数字经济企业100家以上。做精做美明月山,推进医美产业园、洪江生态康养小镇等项目建设,打造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区。

  补齐城市功能短板。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坚持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并重,中心城区重点实施项目294个,竣工133个,完成投资191亿元。推进宜春至遂川、宜春西绕城高速公路、宜万快速通道、宜春大道改造提升等项目建设,举全市之力争取武宜深高铁咸宜吉段纳入国家规划并加快实施,打造“双十字”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推进“城市双修”工作,实施城市棚改征迁扫尾攻坚行动,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3.2万套,改造提升城市老旧小区160个,新增公共停车位9000个。推进背街小巷改造,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大黑臭水体整治力度,新建改建城镇污水管网254公里,建成地下综合管廊8.6公里,确保中心城区整治达标率、道路机扫率分别达80%和90%以上。持续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成投产中心城区和丰城、奉新、万载4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动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和4座垃圾分类转运中心。

  激发县域发展活力。县域经济是宜春的特色品牌。要全力支持丰樟高对接融入大南昌都市圈,对标全国百强县,做大经济总量,做强特色产业。大力推动袁州、万载、上高融合发展,争取万载撤县设区成功获批,推进宜万经济走廊集聚发展。鼓励靖安、奉新、宜丰、铜鼓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加快建设昌铜生态经济带。通过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让县域经济竞相迸发,进一步增强全市发展活力。

  (四)释放内需潜能,实现更高质量的供需平衡

  狠抓项目建设。开展“项目建设提速年”行动,建立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和定期协调机制,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665个,总投资4069亿元,完成年度投资1200亿元。道路交通方面,抓好宜春铁路货场搬迁、明月山机场二期扩建、通城至铜鼓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动建靖安经奉新至高安、樟树高速公路。能源水利方面,加快奉新抽水蓄能电站、靖安洪屏电站二期、上高电厂等项目前期,续建四方井水利枢纽工程,推进丰城电厂三期扩建。产业经济方面,抓好袁州丹康制药、上高格林德等项目建设,推动高安济民可信集中供气、宜丰昊方铝业等项目竣工投产。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策划生成一批补短板、强弱项的重大项目,力争纳入国家和省规划“盘子”。

  培育消费热点。深入实施商贸消费升级三年行动,出台刺激消费政策,提振消费信心。精心打造消费商圈,推动商贸综合体开展线上线下一体服务,建设一批高品位特色街区。大力繁荣“夜经济”,每个县(市)打造1条以上主街区。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等新热点,探索开展“云购物”“云逛街”等消费模式。实施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谋划推进冷链物流骨干网建设,完善农村电商物流配送服务体系。

  优化消费供给。支持靖安创成立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三爪仑景区创成立家5A级景区,铜鼓汤里温泉创成立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一批商旅文融合示范区。办好第三届赣菜美食文化节暨第二届江西米粉节、第十四届月亮文化旅游节。引进一批高端商业品牌、零售品牌和知名连锁便利店,提升本地消费品质。提质扩容教育、体育、健康、家政等服务消费,多渠道增加养老、托育等服务供给。

  (五)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更大力度推进改革攻坚。完善市本级国有企业体系,新组建绿色、教育、医疗3家投资公司。开展县域综合医改试点、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和基本药物制度综合试点。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宅基地管理改革,统筹推进财税体制、事业单位、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

  更宽领域扩大对外开放。抢抓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机遇,主动对接长株潭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围绕新能源、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突出开展“一把手”招商、小分队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争取开通宜春至宁波铁海联运班列,打造赣西重要物流集散地。鼓励企业“走出去”,推动医疗器械、农业、中医药等产能和服务走向国际市场。

  更高质量实施创新引领。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争取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1.5%。发挥宜春学院等本地高校创新带动作用,深化与大院大所大校战略合作,力争新建高端新型研发机构1—2个,获批国家级创新载体2个、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基地2个。围绕服务支持产业发展,重点打造“233”人才平台工程,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争专利申请量达7400件。

  (六)聚焦乡村振兴,持续抓好“三农”工作

  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围绕打造农业强市目标,启动全域富硒绿色有机农产品大市创建,以富硒产品为龙头,加快构建富硒产业全产业链条,力争富硒农产品基地面积超100万亩、综合产值达230亿元。推广中药材种植,确保中药材面积超100万亩。全面完成粮食生产、生猪复产增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等任务。培育壮大“两园一体”,力争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农业龙头企业突破100家。加强品牌创建,力争实现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零突破。

  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实施城乡生活垃圾“全域一体化”第三方治理,建成农村污水治理项目100个。新建改建农村公路600公里,完成农户改厕18.6万户、农村公厕588座。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健全村庄环境常态化长效管护机制。推进美丽宜居试点建设,争创1—2个省级示范县。打造精品秀美乡村,完成自然村组整治建设2500个左右,每个县(市、区)再创1—2条示范线,每个乡镇建设1个示范村点。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广适度规模经营,力争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达2800家、8200家。加强惠农服务中心建设与运营,优化农村基层服务体系。抓好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确保土地流转率达50%。总结推广高安村投模式,基本消除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

  (七)保障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入实施中心城区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宜春一小、九小和四中初中部等学校新改扩建。持续抓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确保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50%。推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培养引进一批学科领军人才。统筹教师编制配备和资源配置,补齐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短板,基本消除中小学大班额。支持宜春学院加快内涵式发展、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发展,推动宜春幼专专升本。提升继续教育、老年教育、社区教育和特殊教育办学水平。

  推进“健康宜春”建设。加强疫情防控补短板项目的谋划争取,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体系。抓好市人民医院北院二期建设,启动市中医院改造,提高市、县公立医院综合能力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办好第五届华东地区基层中医药发展大会。推进健康城市试点工作和“健康宜春”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机制。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力争城镇新增就业4.7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7万人。着力解决“一老一小”问题,新建改建公办养老院20所,新增社区嵌入式养老院50个、城市居家养老服务设施90个,抓好农村幸福食堂的建设和运营;加强校园安全和儿童安全保障。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打造主城区和中心镇15分钟、一般村镇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完善公益性公墓配套设施,深化绿色殡葬改革。

  创新社会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健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三位一体”责任体系,完成地方煤矿关闭退出工作,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整顿退出40%。切实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创建工作,深化平安宜春、法治宜春建设。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全面推进“尊崇工作法”落地落实。完善双拥工作和军民共建机制,打造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实战化能力建设。

  各位代表,我们按照“群众提、委员议、代表定、政府办”的要求,梳理了群众关切的12项民生实事,提交各位代表审议票决,确定今年重点实施的10项民生实事。我们将细化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坚决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书写好新时代宜春“答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我们将持续推进“五型”政府建设,不断提升抓执行、抓落实的能力,用我们的负重前行,换取宜春人民的岁月静好。

  强化政治建设。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服从市委在推动宜春发展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勇于担当尽责。进一步解放思想,创造性开展工作,着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始终牢记发展为了人民,以百姓之心为心,全力补齐民生短板、治理短板,努力以小康的成色、治理的成效取信于民。

  提升服务效能。大力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强化以上率下,以“钉钉子”精神,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优化政府内部工作流程,实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打通抓工作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加强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健全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恪守清正廉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顽疾,进一步减轻基层负担。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岗位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切实维护好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今天的宜春,积蓄了蓬勃的发展后劲,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难越向前,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谱写赣湘鄂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新篇章!

  附件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内容名词注释

  1.“三校一公园”:宜春学院、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公园。

  2.“双百”工程:到202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富硒农产品基地面积均达100万亩以上。

  3.“5020”项目: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每年分别至少引进一个投资超50亿元、超20亿元的产业项目。

  4.“双千计划”:即2017年11月出台的《江西省引进培养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实施办法(试行)》,主要内容是:用5年左右的时间,面向省外和国(境)外,引进1000名左右“高精尖缺”优秀高层次人才和100个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面向省内重点培养100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

  5.数字经济“八大行动”:即产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数字产业化提升行动、新业态新模式培育行动、数字化治理推进行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数字技术创新行动、产业生态体系优化行动、制度供给创新行动。

  6.工业“标准地”:指政府在完成拟出让工业用地所在区域环境影响、节能、防洪影响等区域评估基础上,明确拟出让地块的规划建设、能耗、污染排放、产业导向、单位产出等标准,并以此标准出让工业用地。

  7.“三区三线”:是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空间,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8.“233”人才平台工程:“2”即做优中国科学院宜春院士科学家康养基地和樟树市生物医药产业省级服务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3”即建成锂电新能源产业研究院、中医药产业研究院和江西富硒产业研究院;“3”即组建锂电新能源、中医药和富硒产业创新联盟。

  9.“两园一体”:即现代农业示范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田园综合体。

  10.“尊崇工作法”:打造“一域一队伍”、建立“一人一台账”、落实“一家一对接”、组织“一周一活动”、开展“一月一堂课”、实施“一季一走访”、举行“一年一评选”。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