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宜春 / 宜春史志 / 地情文化

袁州古城营建摭记(节选五)

时间: 2021-11-08 16:12 来源: 宜春市史志办 访问量:
字号:

元代,袁州城垣范围仍沿袭前代旧制,鲜有修建记载。元末,各部反元起义的红巾军据地自雄,后来更是刀兵相向,相互征伐。其中徐寿辉集团(天完政权)将领欧普祥占据袁州,因不满陈友谅弑杀徐寿辉自立的行为,投效当时实力尚不强盛的朱元璋集团。彼时,尽管袁州孤悬于陈友谅集团势力范围之内,周边强敌环峙。欧普祥运筹帷幄,凭借州城深壕壁垒的坚固,以及将帅军卒的谋略善战,坐拥周边数县利益,据守袁州十年,终保城池完固,地方无虞。

袁州路治所及宜春县署的修建情况,史乘记载甚少。至大元年(1308),袁州路达鲁花刺忽都鲁脱因、总管朵儿直主持新修袁州路官署,历时四月而成。至顺二年(1331),锦州不花任袁州路总管,见官署年久失修、荒秽不治,于次年九月兴工修缮,再次年七月竣事。至于宜春县署未见修缮记载,仅见“元季兵燬”数字而已。

城北秀江桥的建造情况,可追溯至唐朝。唐天宝年间,宜春郡太守房琯首建跨越秀江的桥梁,名“广济桥”,桥梁旧址不详。唐中和年间,经权袁州刺史邓璠重修,久圮。嗣后约400年间,州城跨秀江南北交通由浮桥或渡船承担。

元朝后至元年间(13351340),宜春大慈化住持慈昱禅师在袁州城北门外建秀江桥,“甃石架木,覆屋其上”,共计一十四墩、七十余丈,上架屋五十三间,名“画舫”。慈昱禅师12541340),袁州萍乡县人,俗姓李,家世崇佛(今慈化禅寺内所存“鼻涕钟”即由其祖父李昭文捐献)。七岁出家慈化寺,二十八岁往大都(今北京)庆寿方丈西云安禅师。后元世祖忽必烈宣授紫衣,慧觉大师,住持庆寿禅寺。元贞元年1295,钦奉敕命归住慈化寺。大德四年(1300年),慈化寺再罹火灾,慈昱禅师奉敕重建,历经十年,费赀钜万。慈化禅寺落成,规模宏大,寺宇庄严,成为声闻遐迩的江南名刹。奉玺书升僧判,掌管袁、临、吉、瑞四路佛教事务。慈昱禅师圆寂后元惠宗颁旨着袁州路达鲁花赤薛云帖木儿御葬,加封普莲宗主慧觉圆应明照大师,敕赐塔名本光普照之塔

皇庆二年(1313)十一月,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下诏恢复科举,各地学校渐次恢复。袁州路儒学修建情况,旧志稍有记载。至治年间(13211323),袁州路儒学教授吕申孙“创碑亭于学门之右”。后至元五年(1339),袁州路总管张熙祖建尊经阁于讲堂之北,四月兴工,八月落成。“旧有夫子燕居像奉而置诸阁,移李氏学记石刻置堂中”,其规模“崇基八尺,深四十尺,广五十尺”,以致“东南学校建立之盛莫或加矣”。

至于宜春县学的情况,则仅有“元季兵燬”寥寥几字。

(作者系宜春市党史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一级主任科员)


附件: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