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在2小时内办结;建设工程项目审批事项由77个缩减至39个,缩减幅度近50%;新登记企业4.4152万户,同比增长28.68%;新引进2000万元以上项目459个,同比增长5.2%……一组组亮眼的数据,是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实效的生动证明。
去年以来,我市持续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文件,推出286项重点改革举措,力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活力不断激发、发展潜能加快释放。
2月5日,记者走进六和电子(江西)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器轰鸣,智能化生产设备有序运转,一派繁忙景象。
得益于我市推行的“全链协同审批”机制,去年8月初,该公司年产1亿只新能源薄膜电容器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比计划提前了整整一个月,并于去年12月底顺利投产,预计今年企业产能提升30%以上。
去年,我市着力打造高效便捷政务服务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145项关联性强、办事需求量大的跨部门、跨层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进一步扩大政务服务“异地通办”范围,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异地就近可办;不断优化数字政务服务,市本级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网上可办率达100%;对企业工程项目提供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的全程帮办服务;创新推出“证照联办一码通”“VIP组团服务”“水电气业务联办”等举措,实行“全链协同审批”,推动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开工。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市强化联合监管,建立多部门协同的营商环境联合监管机制,在重点领域推行“综合查一次”执法检查模式,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推进包容审慎监管,依法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创建“园区+产业调解、专业+特色调解”机制,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推广运用宜春市行政检查监督评价系统,倒逼执法部门文明执法、暖心执法;出台《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水平实施方案》,从提升行政执法水平、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建立涉企案件快速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8项举措,防止不作为、乱作为。
在惠企强企上,我市积极探索助企帮扶新途径,制定出台《网格化服务经营主体实施方案》,将全市17万个正常经营主体以网格进行划分,选派1.5万名营商环境网格员“一对一”精准服务;积极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及时响应、精准高效解决经营主体诉求,去年累计为经营主体解决各类诉求4035起;进一步完善涉企融资纾困政策,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打好要素保障“组合拳”,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坚定了企业扎根宜春发展的信心与决心,盛威国际等一批投资超50亿元的大项目相继落户。去年,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22.6万户。截至去年底,全市经营主体总量达62.5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