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宜春经开区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大力建设智能车间,打造智慧工厂。一大批企业在智能制造扶持政策的引导下,实现了全流程信息化、数据化管理,有效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型升级。
在江西苏强格液压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全自动生产线作业正酣,智能高架仓储中心的拆垛机器人正在码垛机械配件。去年以来,该公司启动“机械换人”计划,采用全智能、自动化设备,生产效能大幅提升。目前公司生产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居行业领先水平。
江西苏强格液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蒋勇说:“在智能制造这方面,我们在近年内共投入了1.2个亿,效率提升了40%,对企业来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经开区对我们企业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帮助以及‘妈妈式’的服务,不管是在服务上还是在资金投入上都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
苏强格在生产线上的智能化升级,是宜春经开区众多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的缩影。近年来,宜春经开区加快推动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积极促进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与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互联,促进大数据、5G、云计算等新技术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六和电子(江西)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各类有机薄膜电容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该公司智能化车间,工作人员正在记录自动卷绕机的运行情况。自启动智能化升级改造以来,该公司已累计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对生产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
六和电子(江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邬立文说:“第一是生产效率提升了30%以上,能让我们的制造成本降低20%左右。六和的新园区也在如火如荼地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目标来进行设计和建造。”
据了解,仅2022年,宜春经开区就兑现“智能制造”等奖补资金2311.9万元,“科技创新”奖补资金791万元,今年又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关于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2023 年修订版)》,扩大奖励范围,降低政策享受门槛。
制造业要做强,数字赋能必须强。宜春经开区持续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开展“上云用数赋智”行动,积极引育壮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管理等关键环节融合,全面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截至目前,宜春经开区共有上云企业560家,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4家。2022年,园区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营业收入251.4亿元,同比增长309%,总量和增幅均列全市第1位,并获批省两化融合示范园区和省数字经济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