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宜春市新闻发布会 / 新闻发布会

2023年宜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题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23-02-17 10:02 来源: 宜春市人民政府 访问量:
字号:

汤海林:

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就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向大家作个简要介绍。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2019年,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2022年,成功申报省农业农村厅“部省共建江西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市共建样板”项目。截至目前,全市有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面积216.8万亩,有机产品认证面积285万亩,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数889个(绿色食品212个,有机产品66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5个),均居全省前列。

今年以来,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产出来”、“管出来”和“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等重要指示精神,围绕部省共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整市推进目标任务,“守底线”、“拉高线”、“强支撑”,努力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件零发生、违法问题零容忍,主要农产品综合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从源头上确保了食用农产品安全。夯实监管基础,提升基层能力。推动网格化监管。按照宜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项目实施方案,全面加强监管主体名录建设,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制度建设和网格管理体系建设,提升乡镇监管效能。落实“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要求,健全市、县、乡、村、企“五员”监管体系,并纳入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动态管理,所有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统一制度上墙,监管信息公示上墙,每个县创建2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示范站。加强检测能力提升。组织市、县检测人员参加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竞赛,并分别获得单项检测种植业第三、养殖业第二和水产第三、团体总成绩第二名的好成绩。组织市县检测人员参加省厅检测能力验证、“落地培训”、“一对一”帮扶等,着力提高基层检测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大抽检力度,严控风险隐患完成省级例行监测和专项监测。2022年,按照省监测方案要求,招标第三方农产品检测机构,对辖区内种植养殖基地、屠宰环节的各类农产品,完成例行监测1130批次,配合完成禽蛋、食用菌、茶叶、稻谷、水产品等省专项监测240批次。配合完成农业农村部监督抽查25批次。完成市、县定量检测和乡镇快速检测。年初,制订了《2022年宜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方案》,针对重点品种、重点地区、重点时节增加抽检频次,扩大小农户抽样比例。市级农产品定量检测1200批次,县级定量检测1.5批次/千人,不足600批次的县市,按600批次安排。市、县监督抽查样本量不少于全年定量检测样品总量的20%,检出不合格农产品达1.3%以上,问题处置率达100%。县市农业农村部门组织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对辖区内种养环节、畜禽屠宰环节的农产品开展快速检测,每乡镇不少于200批次。市县级监测信息和乡镇农产品速测信息及时上传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2022年,全市已完成蔬菜水果、猪(牛)肉、禽蛋、淡水产品定量检测11234批次,不合格样品29批次,快速检测38952批次,不合格样品61批次。全市主要农产品综合监测合格率99.4%。对不合格样品及时进行追根溯源、依法查处。三是强化执法监管,牢守安全底线持续开展三年行动专项治理。根据省关于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工作部署,我市结合工作实际,将辖区内农民合作社、农产品企业、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资经营单位全部纳入监管范围,进一步建立完善11个重点品种的监管对象数据库。通过加大11个重点品种抽样检测频率,今年全市共抽检豇豆、芹菜等597批次,合格率为98.7%。加强执法检查。建立监管名录,突出监管重点,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综合执法三支队伍的作用,针对农产品不同季节上市特点,对生产主体联合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全年共检查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48家,出动执法人员3000余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企业1450余家次,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指导培训20余场次。

近年来,全市农产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安全隐患依然存在,部分农产品生产企业不当施用化肥、农药、农膜等投入品的现象仍有发生,农兽药残留超标情况依然存在。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数量、质量、安全并重,始终绷紧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个弦,引领和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坚决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加强风险预警。完成全年各类农产品检测任务,强化例行监测、专项监测、监督抽查、情况通报,实现全地域、全品种、全要素覆盖。

加快绿色发展。继续实施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奖补,做大认证产品规模总量,围绕部省共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目标任务,持续深化创建活动。

加大整治力度。深入开展禁限用农(兽)药精准治理模式,使生产方式进一步转型升级,绿色防控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农药兽药使用更加科学合理,属地责任、监管责任、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

我的发布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江西广播电视台记者:前面介绍全市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面积、有机产品认证面积以及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数总数均居全省前列。请问,我市是如何发展绿色有机产业的?

卢坚雯: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市绿色生态资源丰富,近年来,我市着力优化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布局,打造“昌铜万高速”有机农业带和“袁上万”、“丰樟高”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在生态条件优越、产业基础优良的昌铜、铜万高速公路沿线,着力打造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有机农业带,其它县市区重点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大力推进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截至目前,我市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7个(水稻原料基地6个,椪柑基地1个),认证面积101.6万亩;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1个(袁州油茶基地),有机农产品基地千亩以上44个、万亩以上30个,有机农产品认证总面积285万亩。主要抓好两方面,一是化绿色有机产业政策引导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绿色有机和富硒农业的意见》、《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有机绿色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以富硒产业为引领全域创建富硒绿色有机农产品大市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并把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列为年终考核重要内容。绿色有机农产品覆盖大米、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食用油等多个行业,年产量达120万吨。二是强化绿色有机产业品牌效应以部省共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建设为契机,提质量、促增量、稳总量,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推动“两品一标”产品生产及产业发展,加强认证及证后监管,充分发挥“两品一标”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品牌优势、制度优势、体系优势,用品牌化带动农业标准实施。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参加农交会、“中国农民丰收节”、绿色有机博览会等形式向外界大力宣传,培育壮大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全市有196家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和生产,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37家,市级龙头企业43家。6家绿色有机企业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17家绿色有机企业商标获“江西著名商标”。“高安腐竹”入选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百强榜。“奉新猕猴桃”入选“2020年度中国最受欢迎果品区域公用品牌100强”。

谢谢大家!

大江网记者:据悉,我市是目前全省唯一一家获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称号的设区市,请问你们今年的监管工作有什么新举措?

柳玉玲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是一块“金字招牌”,是一座城市的荣誉。为此,我们倍加珍惜,在监管工作上,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多措并举,守正创新,确保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持续向好。近年来的监管工作,除了抓好体系建设、检验检测、执法监管等工作外,主要在创新监管模式和管理机制上求突破。

是数字赋能,大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化监管水平。大力推广应用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每个县市所有监管对象全部纳入智慧监管平台管理。根据“数据说话”“数据监管”的评价机制,定期通报县市工作进展,创新推动“全域监管一张网、全程追溯一条链、全面评价一幅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市、县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指挥调度中心,开展绿色安全区、黄色预警区、红色警告区“三区划定”,及时精准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和风险提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371家生产主体在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备案,可追溯企业995家,可追溯产品数量1322个,追溯任务完成率92.4%。

是带证上市,深入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全市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生产经营主体严格落实“区块链溯源+合格证”企业信息、生产记录、检测结果、巡查巡检“四必链”制度,强化产地准出。去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上升为法定制度对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由其在自我质量控制、检测并承诺其销售的食用农产品符合国家农药兽药残留限量强制性标准基础上,自主开具合格证。强化产品监测,让合格证“名副其实”。统筹做好合格证自主出具与产品监测工作,农业农村部门在做好合格证宣传、培训、服务的同时,通过开展专项监测,强化对发证农产品本身质量安全的严格监管,农产品合格证真正做到了“名副其实”。通过深入实施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坚持合格证开具到哪里,检测检查就到哪里,推动生产主体落实责任,开展自控自检,确保上市农产品承诺达标,逐步构建起生产经营者自律、部门监管、社会监督多管齐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 

谢谢大家! 

附件: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