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公报 / 2020 / 第3期(总第9期) / 市政府文件

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宜春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时间: 2020-07-01 11:49 来源: 市政府办 访问量:
字号:

宜府发〔2020〕8号 2020年6月15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三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宜春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据此安排工作。

2020年6月15日

(此件主动公开)

宜春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19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打造“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大力推进赣湘鄂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凝心聚力谋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基本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下同)7.6%;财政总收入增长4.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4%;外贸出口增长16.3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为2.9%。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建设赣湘鄂区域中心城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5%左右,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左右;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外贸出口实现稳中提质;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的计划任务。

为确保完成上述目标,2020年,在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做好“六稳”工作,全力稳定经济增长。一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稳定和扩大就业。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完善援企稳岗政策,积极促进就业。落实创业就业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大学生创业就业。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做好贫困人口、军队退役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力争城镇新增就业4.7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7万人。二是加强监测监管,稳定金融市场。落实国家货币政策,加强政银企对接,促进产融合作,引导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加强对金融运行情况的分析研判,强化对小额贷款、担保平台、民间融资机构、互联网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监管防控,加大非法集资防范和处置力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三是促进开放发展,稳定外贸外资。实施招大引强战略,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发展,新引进一批总投资50亿元和20亿元以上项目,力争引进百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个。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加大捷和电机、裕盛鞋业、博鹰箱包等出口重点企业监测预警,做好出口企业帮扶,引进一批生产型出口龙头企业或行业内知名贸易公司,稳定外贸出口。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发展空间。加快推进高安八景铁路口岸项目建设,争取开通宜春至宁波铁海联运班列,打造赣西重要物流集散地。培育外贸综合服务发展,争取成为国家二手车出口业务试点地区。四是加快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开展“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巩固“百日攻坚”行动成果,实施665个5000万以上重大项目,计划完成年度投资约1200亿元,突出抓好388个投资亿元以上省大中型项目建设,计划完成年度投资892亿元。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科学组织施工,加快项目时序建设进度,做好项目复工后的建设用工、材料供应等工作;加快完善新开工项目建设条件,力争后续新开工建设项目提前开工建设。加快G220万载至袁州段改建工程、G320上高墨山至万载段改建工程、四方井水利枢纽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靖安至奉新至高安至樟树高速公路,推进沪昆高速昌金段“四改八”工程和宜春环城高速东线工程前期工作。紧扣“十四五”规划编制,抓紧研究谋划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笼子”。特别是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暴露的突出问题,加强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应急能力建设、城乡冷链物流、新型基础设施等项目的谋划储备。强化项目服务管理,实施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帮助企业完善项目前期工作;落实项目包保领导责任制,协调落实项目建设条件,争取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强化部门协调,抓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做好项目入库统计工作;落实重大项目总巡查、总督查、总协调制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问题。扎实推进跑项争资工作,对接国家政策支持方向,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五是挖掘消费需求,夯实稳增长基础。提升商贸综合体品质,推进专业市场发展。抓住5G发展机遇,提高信息消费水平。启动市级电商直播平台建设,推动商贸综合体开展线上线下一体服务,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扩大消费市场。实施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谋划推进冷链物流骨干网建设,完善农村电商物流配送服务体系。实施消费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发展展会经济,精心筹办第十四届月亮文化旅游节、汽车展销会,争取承办第三届赣菜美食节。健全消费政策体系,以中心城区为试点,打造休闲购物、健康养生、文体娱乐示范街区,发展夜间经济。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抓好疫情后企业复工复产。落实省、市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系列政策举措,加大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帮扶支持力度,保障企业融资、用工、用电和原材料供应,拓展产品销售渠道,促进企业加快恢复产能,减少损失。对接国家政策,梳理上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二是促进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持续推进“三群两谷一带”产业工程建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做大龙头,做优存量,在碳酸锂及锂矿加工生产、锂电池关键材料生产、锂电池生产、锂电新能源应用等领域做大做强。继续抓好宜春经开区合众新能源汽车等重大项目建设,鼓励恩捷新材料、紫宸科技等企业增资扩股,举办锂电新能源(汽车)产业展览会,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延伸壮大产业链条,做大增量,打造千亿产业,建设“宜春锂谷”。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实施樟树“中国药都”振兴工程和袁州“一谷一城一港”计划,支持济民可信、仁和药业等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古代经典名方研究,推进道地药材种植、中药材加工、中药饮片生产、中成药制造、中医药健康旅游、药品流通等领域发展,办好樟树全国药交会,建设“宜春药谷”。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八大行动”,建设宜阳新区大数据产业集聚区,樟树智慧医药物流产业园、丰城智慧教育产业园、高安智慧物流产业园等项目。依托赣西云数据中心和“云上宜春”大数据平台,抓好大数据运用,推进5G基站、移动物联网等“新基建”建设,加快农业、服务业、制造业等产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开展5G、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数字产业化提升行动,实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力争建成5G基站2400个,中小企业上云数据3000家。谋划打造军民融合产业基地,推进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开展优质企业培育提升工程,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户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持续开展工业项目集中开(竣)工擂台赛,力争新开工项目和新投产项目分别达到300个、200个以上。三是发展现代农业。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稳定粮食生产。全面落实激励政策,抓好生猪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提升“宜春大米”“奉新大米”等品牌知名度。发展特色农业,加快组建硒资源开发利用中心、南方富硒研究院、硒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世界硒养之都”。实施中药材种植和富硒农产品基地“双百计划”,确保面积均突破100万亩,力争产值分别达到50亿元、230亿元。发展设施农业,建设56万亩高标准农田。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发展,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业转型发展。四是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深入开展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紧盯疫后产业、业态新变化,谋划一批“宅经济”“线上经济”、健康养老等新经济,创建万载古城等一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发展工业设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养老、文化、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大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开发利用力度,促进红色、古色、绿色等文化元素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生态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打造一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提升创建一批A级旅游景区、A级乡村旅游点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力争实现4A级旅游景区县(市、区)全覆盖。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做响景区品牌。发展航空产业,加快高安、靖安等地通用航空产业发展。

(三)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建设赣湘鄂区域中心城市。一是增强宜春中心城区综合实力。落实做大做强宜春中心城的各项政策举措,统筹推进“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建设,构建完善“五组团、双十字、一环城”中心城市新格局。推进宜春铁路综合货场(物流中心)及配套专用线项目、袁州新城排水管网、宜春市市民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袁州医药工业园、机电产业基地发展升级,增强袁州区经济实力。实施袁州古城文化复兴工程,抓好昌黎书院、韩公文祠、灵泉池公园、大成殿广场等项目建设,打造王子巷历史文化街区、环古城文化公园。加快教体新区“两路一带”“三校一院一公园”等项目建设,基本建成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宜春天立国际学校。实施《宜万经济走廊规划》,制定落实宜万经济走廊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新兴制造业、新兴服务业等产业发展,奋力打造宜春经开区千亿园区。推进温汤温泉风情小镇、洪江禅意小镇建设,支持明月山争创中国最佳全域全季旅游度假区,打造国内知名的健康养生度假目的地。积极争取武宜深高铁咸宜吉(井)段项目纳入国家相关规划,推进明月山机场二期扩建前期工作,加快宜春至遂川高速公路及宜春城区三阳至新田段工程建设,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优化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争取国务院批复万载县撤县设区,出台支持万载县加快发展政策。加快推进锦源新区建设,抓好赣湘边区域合作宜春产业园内道路、标准厂房、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引进项目25个、投产项目15个。推进智慧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实施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加快宜春大道等项目建设。做好治脏、治乱、治堵等工作,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环境。二是实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抢抓国务院批复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接长株潭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强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研发等领域合作,努力走出一条内陆地区高水平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的新路子。落实《宜春市融入大南昌都市圈行动方案》,推进产业融合、设施联通、机制对接和富裕美丽幸福家园共享,将靖安、奉新打造成南昌休闲旅游的后花园,丰城、樟树、高安打造成南昌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和优质农产品供应地。推进赣湘合作,支持袁州、万载、上高、宜丰、铜鼓等地主动对接长株潭城市群,建设赣湘边区域合作宜春产业园。三是促进城乡一体发展。促进袁上万融合发展,推进丰樟高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靖奉宜铜绿色发展样板区建设,打造特色县域经济板块。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壮大特色产业,提高发展质量。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规划,统筹推进秀美乡村建设,完成2500个左右自然村点的秀美乡村建设,每个县(市、区)再建1—2条秀美乡村示范线,每个乡镇建设1个秀美乡村示范点。

(四)促进改革创新,增添发展活力。一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下功夫,继续加大实体经济帮扶力度,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大企业减负力度,去除煤炭、钢铁、烟花爆竹等行业过剩产能,稳住房地产市场,稳住企业杠杆,促进企业降本增效。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赣服通”市县分厅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可办率,提高“一链办理”和“一次不跑、一次办好”事项的实现率。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服务质量。深化价费改革,进一步落实完善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社会办医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加大养老、托幼托育、产教融合、家政服务等改革探索,以抓试点为切入口,以抓项目为依托,探索新思路,总结新经验。继续开展开发区(园区)两型三化管理提标提档行动和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行动,着力在项目支撑、产业集聚、创新引领、改革推动和绿色转型等领域实现突破,加快产城融合,抓好3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深化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试点,探索形成特色鲜明、量化入园的指标体系。以城市信用建设为中心,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制度,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按照“3+N”国有企业发展架构,重构市发投集团,独立市金控集团,做大市交投集团,组建市绿色、教育、医疗3家投资公司,划入发投集团做大资产总量。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宅基地管理改革,统筹推进财税体制、事业单位、供销合作等领域改革。加快庆祝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公益性公墓(骨灰堂)配套设施,开展“家族式”“住宅式”墓地等突出问题和宗教活动场所殡葬服务整治工作。二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改革。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实施“绿水青山宜居环境提升”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打造美丽中国“宜春样板”。加快推进“生态+大健康”产业发展试点,按照“一核两区”总体布局,加快明月山“医美健康产业园”、樟树阁山中医药文旅、靖安幸福产业聚集区等项目建设,打造医疗健康养生区、医药健康食品集聚区和生态休闲康养区,力争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达15%以上。继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靖安农村环境整治政府购买服务等试点,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成果。三是增强创新发展能力。落实《宜春市推进江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任务,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力争2020年R&D经费占GDP比重达1.5%以上。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筹建宜春产业创新中心,争取新增高端新型研发机构1—2个,国家级创新载体2个,打造一批省级研发平台,新增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落实宜春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引进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

(五)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促进高质量发展。一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精准帮扶十大行动和扶贫扶志感恩行动,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确保全市剩余0.72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从严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普查,加强对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的监测力度,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确保脱真贫、真脱贫。健全脱贫长效机制,推行“五个一”产业扶贫模式,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打赢脱贫攻坚“决胜仗”。二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扎实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化工、农业面源、船舶、尾矿库污染治理“4+1”工程。加强污染物排放排查,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抓好416个自查自纠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重拳整治乱采山体、非法取砂取石取土和占用耕地等行为,完成丰城赣江违法捕鱼、樟树宏宇能源废水超标排放等突出问题及时整改销号。实施净空、净水、净土工程,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工业大气污染整治,统筹推进“油路车”污染治理,强化扬尘污染精细化管控,加强禁烧禁放管理,巩固餐饮油烟整治成果,确保中心城区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38微克/立方米以下。开展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专项行动,加大入河排污口整治力度,深入开展袁河、锦河等主要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确保境内国控、省控、县界河流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100%。加强固体(危险)废物环境监管,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全面筑牢生态屏障,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三是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积极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健全“借用还”和“权责利”相统一的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加强风险隐患识别、处置,确保完成全年政府隐性债务化解任务,不增总量、化解存量。推进PPP项目实施,鼓励企业上市,争取企业债券额度,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推进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升级,开展“债转股”试点,减轻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坚持房住不炒,建立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加强疫情分析研判,抓住重点环节,精准施策,压实责任,确保疫情防控有力有效、经济恢复有序有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

(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一是发展教育卫生事业。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持续推进基础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做好靖安县国家改革实验示范区工作。提高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水平,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推进宜春市老年大学新校区、宜春实验中学扩建、宜春一中扩建、华东交大理工学院(靖安校区)、樟树中医药职业学院等项目建设。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宜春市人民医院二期、宜春市第二医院拆迁、宜春市中医院迁建等项目,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研究推进婴幼儿照护和医养结合服务事业发展,建立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做好健康城市试点工作。二是繁荣文化体育事业。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打造一批特色文旅项目。举办农耕健身赛等文体活动,实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攻坚行动,打造主城区和中心镇15分钟、一般村镇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加快推进实体书店建设,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三是加强群众生活保障。完善保障体系,全面落实生活保障、就业创业、医疗保障、教育救助、社会保险、职业病防治、艾滋病防治等政策,统筹推进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工作,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因地制宜发展租赁住房。完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加快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全面完成农村四类对象存量危房改造任务。加强对残疾人、妇女、儿童、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服务管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地区)建设。四是加大保供稳价力度。加强价格监测,认真开展农产品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采报价及分析,密切关注猪肉等农产品价格走势,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落实阶梯供电、供气价格。加强收费管理,制定全市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重点对政府放开后的收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评估。做好粮食收购、储备等工作,确保粮食安全。五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弘扬好人文化,倡导文明新风,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开展国防教育,强化基层民兵建设,做好人民防空工作,提升双拥工作水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校园、交通、能源、消防、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和监督管理,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推进法治宜春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做好农民工欠薪治理工作。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抓好应急救援智慧平台建设,健全防灾减灾、应急反恐、食品安全等社会安全体系,强化应急预警和演练,稳妥处置突发事件,做好禁毒防艾工作,打造平安宜春,构建和谐社会。

附件1:宜春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docx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1

宜春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2018

实际

 2019

2020年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实际完成

绝对值

增幅(%

绝对值

增幅(%

绝对值

增幅(%

一、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2485.92

2400左右

8.1左右

2687.57

7.6

8左右

二、财政总收入

亿元

391.4

414.88

6.0左右

408.99

4.5

429.45

5.0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236.4

248.24

5.0左右

246.16

4.1

254.79

3.5左右

三、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8.8左右


9.5


9.0左右

四、消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676

747.00

10.5左右

752.8

11.4

828

10.0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101.7

103以内


102.9


103左右


五、出口

亿元

164.01


稳中提质

190.89

16.39


稳中提质

六、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8.45

8.95

6.0左右

9.0763

7.4

9.63

6.0左右

  实际引进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

亿元

699.95

756.00

8.0左右

762.04

8.87

823.00

8.0

七、工业化水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6.3


8.3左右


8.4


8.2左右

八、城市化水平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49.68

50.70左右


51.22


52.2左右


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2248

34666.00

7.5左右

34831

8.0

37440

7.5左右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975

16173.00

8.0左右

16362

9.3

17670

8.0左右

十、人口、就业









  人口自然增长率

7.47

7.00


6.78


6.80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5.8138

4.72


5.45


4.7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03

≤4.50


2.92


≤4.50


相关解读:解读: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宜春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附件: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