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社会公益事业>福利救助>社会福利政策及解读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文件解读

访问量:

关联稿件: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

一、文件出台背景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发〔2020〕7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办发〔2021〕40号和《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赣发〔2020〕27号)等文件精神,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劳动教育进行整体规划,统一架构,紧密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劳动教育资源优势、大中小学实际以及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模式,组织开展多样化劳动实践活动,推动建立全面实施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三、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把劳动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尽快制定本地区开展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或落实举措。建立各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推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工作机制。教育、人社部门要切实负起劳动教育的主要责任;宣传、机构编制、发改、财政、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共青团、妇联、少先队等群团组织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有关单位要各司其职,统筹安排,确保劳动教育的政治引领、宣传、编制、场地建设、经费、土地供给、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关爱等落实到位。

二是加强经费保障。各地要健全经费投入机制,统筹中央补助资金和自有财力,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学校可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三是加强师资建设。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配置,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为学校配备必要的专任教师;鼓励通过聘任或政府购买服务等灵活方式,吸引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或能工巧匠担任劳动教育兼职教师;强劳动教育教研员队伍建立符合劳动教育师资特点的评价考核体系加强专项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确保劳动教育教学质量;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强化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推动中小学校、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建立劳动教育师资交流共享机制。

四是加强资源开发。各级政府应把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纳入当地的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统筹配置劳动教育资源,优化综合性教育基地布局,原则上每个县市区建设1个标准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鼓励校建有劳动教育基地(场地)。充分利用现有学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复兴少年宫、勤工俭学基地、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建设标准,逐步建好配齐劳动实践教室、实训基地。充分运用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线上线下劳动教学资源的开发。

五是加强督导评估。各地、各校要将学生劳动实践教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优化综合素质评价表,结合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实践中的表现,将具体劳动时间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劳动教育开展情况纳入对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体系、“红领巾奖章”争章激励体系,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对各地各有关单位保障劳动教育情况,学校劳动教育的开课率、有序性、针对性和保障措施等情况进行督查和指导,并加强对学校劳动教育的管理、服务、引导。

六是加强科研支撑。发挥好各级教研机构对落实政策规定、促进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组织优秀教师编写具有当地特色的劳动教育指导用书,实现劳动教育课堂教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各类学校要根据实践需要和实际情况,开展课程研发、教研培训、实践指导等工作。

七是加强安全保障。教育、人社部门要建立劳动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解读人:熊 晖

                 联系电话:0795-3998282


政策原文:《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