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宜春 / 宜春史志 / 宜春年鉴 / 2012年

县市区-上高县

时间: 2016-08-08 17:17 来源: 史志办 访问量:
字号:

​​  【概况】 上高县位于宜春市中部,辖8镇5乡2场1街道,总面积1350平方千米,其中县城城区面积18.5平方千米。年末耕地总面积约2.5万公顷,森林面积约6.1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6%,城区绿化率35%。全县有回、苗、壮、满、彝、蒙古、布依、侗、瑶、土家、傣、畲、京等少数民族,年末全县人口总计36.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37‰。2012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00.64亿元,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90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55.36亿元,增长17.7%;第三产业增加值28.39亿元,增长11.0%。财政收入15.02亿元,增长38.8%,人均4115.07元,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85.11%;地方财政收入10.0亿元,增长45.9%,敖阳街道财政收入率先迈上亿元台阶,所有乡镇场财政收入过2000万元;地方财政支出19.17亿元,增长29.8%。全年工业总产值252.1亿元,增长2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04亿元,增长21.6%,占GDP61.6%,外贸出口达3.15亿美元,稳居全市第一。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00.97亿元,实际利用外商投资6339万美元,实际利省外资金33亿元。全年水泥产量达141.5万吨,饮料酒430万升,服装126.1万件;农业总产值实现39.65亿元,增长6.3%;全面实施粮食高产创建推进工程,粮食总产量32.02万吨,实现九年连续增产,油料总产1.64万吨,经济作物总产约52.37万吨,生猪出栏112万头,连续第六次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牛存栏约2.7万头。万元GDP能耗为1.013吨标煤,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51元,增加166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522元,增长1313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69.93亿元,增长20.5%。对接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招聘员工9515人,城镇就业率97%。以江西省公共实训中心上高基地为平台,设立江西技师学院上高分校,完成定向培训3600人。鼓励全民创业,发放小额担保贴息贷款1.4亿元,扶持1337人创业。全面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体系,6.8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16.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补偿、职工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标准稳步提高。城乡医疗救助人数达9590人。实行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三房合一”,1408套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加快建设,853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全面完成。全面完成40座小(二)型以上水库除险加固续建工程和6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5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与江西水投集团签订城乡供水一体化协议,县城饮用水源、第二自来水厂等完成前期工作。农业机械化推广力度加大,机耕、机收率分别达90%和86.6%。上高县顺利通过全省教育综合督导评估,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高考成绩同龄人口比和万分人口比均列全市第二。集中财力改善教学条件,启动教育园区规划建设,完成12个校建项目,200套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扎实推进。全县100%乡镇卫生院、60%村卫生所基本药物实行零差价销售。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申报省重点新产品计划15项。启动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完成老城区6.3平方千米控规编制;按照“东西并进、南调北延”战略,延伸学园西路、沿江西路,加速城西片区扩张;打造“一江两岸”城市景观轴,拓展县城河南片区和塔下片区。锦阳新区建设加速推进,新行政中心大楼建设进展顺利,锦阳大道、正达路、正通路、阳霞路基本建成;城镇化率49.1%,提高2个百分点。锦绣西路市民广场开工建设,东丰路改造、友谊路延伸等有序推进,建设南路、敖阳南路人行道改造和城市主干道路黑化全面完成。县城河南片区地下污水管网、上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完成主体工程,;完成银海商贸城垃圾压缩站、省天然气管网一期工程上高支线项目建设,城市功能配套逐步完善。建立健全全县领导接访包案工作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首次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县;保持对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治安好转率大幅上升;扎实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全生产态势良好。县人民政府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支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行职责,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37件、政协委员提案69件,办复率和满意率均达100%。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完善,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500条。加大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力度,节约财政资金5000万元。推进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标准化建设,提高国有集体资金使用效率。电子政务建设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取得新进展。

  【园区公交运营全覆盖】 县工业园园区的拓展,园区务工人员的增加,使交通运输暴露出运力相对不足的问题。本着“关注民生、服务经济,为市民提供优质公交服务,为企业提供交通运输保障”的理念,县政府出台《关于上高县工业园区实现公交运营全覆盖、降低企业综合商务成本的实施意见》。县交通运输局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科学规划调整公交线路,合理调度,在高峰时段加密公交班次,形成城区至工业园区、工业园区至乡镇,城区大循环和工业园区内小循环,覆盖整个工业园区的公交运营网络。2012年,上高县新增40辆公交车,新开通5条公交线路。年底,全县投放园区公交车近200辆,设立198个公交接送点,日运送员工达3万余人次。公交运营全覆盖的“上高模式”,既保障了企业员工安全准时上下班,同时又激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降低了企业综合商务成本。

  【规范生猪养殖行为】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生猪养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上高县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战略,2011年始开展养殖污染治理,规范生猪养殖行为。首先是严厉查处违规建栏,全面停止猪场建设,对未经批准一律禁止新建、改建、扩建栏舍;对违规建栏和突击建栏进行集中整治,并多次组织督促检查。2012年春节过后,全县没有出现新建猪场情况,彻底改变了以往有些养殖户随意建栏、无序发展的状况。其次是顺利完成养殖区域的划分工作。按照全县规范生猪养殖工作推进会的统一部署,全县各乡镇场街道都组织人员开展养殖场普查和养殖区域划分工作,界定了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养殖区域划分工作为禁养区退养工作全面推进奠定了基础。再次是抓好禁养区退养工作。禁养区退养是规范生猪养殖中困难最多、阻力最大的一项工作,此项工作能否做到位、退到底,关系着整个规范生猪养殖工作的成败。2012年,全县禁养区养殖场已全部退养,243座小(二)型以上水库基本退出承包经营。最后是推进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全县所有乡镇场街道逐个猪场落实责任人员,挂牌推进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有的乡镇还专门制定责任人员的奖惩办法。全县粪污处理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全县已建立厌氧发酵沼气池759个、4.2万立方米,生化处理池25个、5560 立方米,三级沉淀池1969个、15.6万立方米,病死猪化尸池1582个、9584 立方米,500头以上养殖场全部按要求建立了类污处理设施。

  【芦洲乡荣获2012中国(江西)十大秀美乡镇】 芦洲乡位于县城西南部8千米处,总面积81平方千米,320国道、武吉高速、上分公路穿境而过。全乡辖11个村委会,76个自然村,3576户,人口1.65万。2011年,全乡完成财政收入2085万元,人平纯收入7260元,义务教育普及率100%,森林覆盖率48%。近几年,芦洲乡围绕“建设和谐秀美新芦洲”的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芦洲乡素有“鱼米之乡”、“生猪之乡”、“蔬菜之乡”的美誉,全乡5个生态农业基地:陈家万亩苗木基地、江口万亩优质稻基地、黄山千亩蔬菜基地、新桥200亩葡萄基地、中腰200亩生姜基地,打造出芦洲亮丽的“绿色生态品牌”。2011年,芦洲乡被评为上高县仅有的3个国家粮食贮备库之一。芦洲乡引进适合本乡生态环境、强农富民的农业大项目。2011年9月,与浙江宁波滕头和谐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引进投资5亿元的生态农业观光苗木基地--九峰园林,已平整土地1.5万亩,栽种了桂花、樱花、海棠等20多个品种1万多亩,2012年又引进投资5000多万美元的生态观光农业项目盛泰农庄、投资3.2亿元的旅游观光农业项目九峰园林苗木销售集散中心。项目的引进既带动周边村庄园林工程建设、运输、务工、观光休闲等产业发展,也把全乡农业产业化发展,“绿色秀美乡镇”建设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芦洲乡已有退耕还林1.1万多亩,通过山场承包、招商引资等办法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形成了经济林、苗木林、观光林等一批生态林示范基地,同时要求全乡村前屋后开展四旁绿化植树。全乡已形成“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的格局。芦洲乡有自然村76个,从2006年新农村建设试点开始,全乡已有31个自然村完成了新农村建设试点任务,占全乡自然村总数的41%,先后涌现出黄村、斜溪、刘家、晏家、蒲泉等一批“全县十佳优美村庄”,其中黄山村于2002、2007、2010年分别评为全省首批“红旗村”、全省“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先进村”和江西省第三届“文明村镇”称号。新农村建设已成为芦洲乡的一个品牌、一面红旗。2012年,芦洲乡平整土地2万多亩,改造病险水库7座,新修水泥公路32千米,投资350万元新建育才高品住宅小区,投资320万元新建文化和劳动保障大楼,投资50万元对集镇进了美化、亮化,集镇村庄面貌已焕然一新,深受乡村居民的喜爱。芦洲乡还是上高县唯一的民间器乐之乡,以民间器乐为主导的特色文化名声在外。全乡涌现许多吹唢呐、吹笛子、拉二胡、击鼓敲锣的农民器乐能手,经常应邀赴外地参加各类演出活动,深受群众欢迎。特别是近几年,芦洲乡特别注重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农民休闲广场15个,农家书屋13个,构建起了以乡文化站为龙头、村级文化活动室为枢纽,文化中心户为基础的三级文化活动网络,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仅2012年,先后在全乡开展了“什么是幸福”的演讲比赛和书法比赛,举办了“庆国庆、迎中秋”、“芦洲之夜”2场文艺晚会以及全县老年体育运动会,极大地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文艺院团体制改革获全国先进】 根据《江西省深化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和《宜春市国有文艺院团和非时政类报刊体制改革工作安排》,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彭金平亲自召开县编办、财政、人保等有关部门研究文艺院团体改革方案,并及时开展摸底调查,完成了动员以及初步方案拟定工作。经县委、县政府同意,上高县制定了《关于上高县文工团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县文工团通过体制改革后,遵循市场规则、创新机制、激发活力不断发展壮大。2012年,县文工团送戏下乡98场,观众达4.9万人次,收入19.6万元;远赴上海等地演出26场,观众达10万人次,收入38.5万元;在镜山广场演出24场,观众达10万人次;另外还参加各类商业演出78场,观众达2.3万人次,收入12.48万元。县文工团全年参加各类演出226场,观众达27.21万人次,收入82.58万元。10月30日,在全国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工作表彰大会上,县文工团演艺有限责任公司被文化部授予全国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单位的称号,全省仅有2家单位获此殊荣。

  【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2012年,上高县农机购置补贴采取“直补农民、差价购机、自主议价、定额补贴、结构优化、补完为止”的办法,及早部署安排,做到政策宣传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服务措施到位。补贴机具目录一律公示,补贴机具一律进农机大市场,经销补贴机具一律经县农机局现场核机。县农机局定期与县财政局按批次对购机户上户核查,定期联合工商部门到供货点抽查。全县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进展平稳。截止11月25日,全县已办理补贴手续机具2410台(套),其中插秧机14台,轮拖48台,半喂入收割机8台,全喂入收割机288台,手扶拖位机686台,耕整机124台,微耕机400台,旋耕机760台,其他机械82台(套),完成购置补贴资金994.9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969.93万元,省资金25万元,受益农民达2315户。结合上高实际情况,县农机局重点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择优推广畜牧养殖机械和设施农业设备等;先后建成泗溪镇安塘村、曾家村,锦江镇锦南村3个县级机插示范村,各乡镇相应建成14个机插示范点,以点带面促进全县水稻全程机械化。2012年,在巩固泗溪镇安塘村示范点的基础上,新增锦江镇锦南村和泗溪镇曾家村2个省级工厂化育秧示范基地,新增机插育秧20亩,新推广插秧机14台,其中高速插秧机2台。使全县插秧机、耕整地机械、收获机械和设施农业设备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科技含量高的大型农机具比例逐年提高。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县农机局致力于探索农机安全生产和创建“平安农机”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按照管好现有、控制新增的要求,彻底停止办理变型拖拉机注册登记上户工作;主动与县交警队联系,做好现有符合低速载货汽车标准变型拖拉机移交过户手续,同时切实做好变型拖拉机过渡期年检工作,确保车辆年检率达100%、交强险达100%。其次是夯实农机安全示范村、示范户创建工作,开展平安农机乡镇创建活动。再次是落实农机安全责任和开展重大节日等敏感时期农机安全整治活动,确保了全县农机安全零事故。按照县委部署和要求,县农机局还开展“送农机、送科技、送服务”三下乡活动和“三学三比三包”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举办科技讲座4场,现场演示会1场,参加培训和现场观摩的人数达800人次,阳光工程农机培训9期,学员400人次。印发政策宣传技术资料等1.8万份。农机服务先锋队为农机户检修大中拖、联合收割机等165台(套),现场保养插秧机29台次。2012年,全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推广示范项目顺利实施,圆满完成项目各项任务;荣获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和全省农机化促进工作先进县光荣称号。

  (晏紫春)

  【主要领导人】

  县委书记 刘 平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江建辉

  县 长 漆海云

  县政协主席 况国高

附件: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