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执行和结果>建议提案办理

关于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029号建议的答复

访问量:

关联稿件:

宜春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宜金建字〔2023008

                                  A1

                                  同意对外公开

关于市届人大次会议

0029号建议答复的函

廖建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积极争取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建议》收悉,我办高度重视,会同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生态环境局、人行宜春市中心支行进行了研究会商。现将您提出的意见建议答复如下:

一、我市普惠金融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强化制度引领,明确工作重点20236月,宜春银保监分局、人行宜春中支、市政府金融办联合印发《宜春银行保险业2023年普惠金融行动方案》提出全面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各环节的信贷资金和保险需求,优先保障粮食安全和乡村产业金融投入,积极服务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向产粮大县倾斜配置信贷资源,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利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确保粮食播种和收购等环节的信贷资金投入。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支待我省有机稻米、多功能油菜、特色水果、设施蔬菜、有机茶叶、中药材、草地畜牧业、特色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实施“硒+X”富硒农业发展战略,推进现代林业经济发展,健全油茶产业链条,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和服务,推进“赣鄱正品”全域品牌建设,助力唱响“生态鄱阳湖•绿色衣产品”品牌。探索金融支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有效方式,加大乡村建设中长期信贷投入,重点支持村庄规划建设、数字乡村、物流通信、供水供电、教育卫生、清洁能源、人居环境改造等方面的重点项目。建立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长效机制,鼓励积极对接农业部门推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单,做好金融支持工作。持续助力城乡融合试验区建设和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动全省城镇困难群众解困脱困工作。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创业就业金融服务,推动发展符合上述群体融资需求和特点的专属信贷产品,加大信用贷款发放。

二是搭建线上线下产融对接平台,畅通企业融资渠道。常态化开展线下对接,在借鉴赣州经验做法基础上,在市本级和丰城市设立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实现政银企工作精准对接,拓宽合作领域,全力支持重点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坚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共同发力,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召开产融对接会,市、县两级联动组织现场签约,全市1883家企业与银行机构签约授信,签约金额424.44亿元。打造线上对接通道,推动由宜春金控集团出资1000万股入股江西省普惠征信股份有限公司,建设赣金普惠平台宜春分平台。截至目前,平台注册企业38.31万户,入驻金融机构32家,发布金融产品555个,累计发放贷款445.71亿元、贴现13.05亿元;其中:首次申贷成功5.95万户,首贷率90.16%。平台累计注册数、对接户数、授信户数、对接业务笔数均居全省第2位。

三是紧盯主要金融指标持续发力,推动考核指标争先进位。坚持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机制,建立工作台账,挂图作战,实施销号管理,一项一项抓落实,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2022年新增贷款505亿元、完成省局下达500亿元任务目标,增速13.9%,列入GDP考核测算存贷款加权同比增速12.64%,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数0.292.021.04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均位居一类市第3。其中:绿色信贷同比增速57.91%,高于全省平均13.37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2,绿色信贷占比达10.27%,为2019年以来最高水平;普惠小微贷款增速18.96%,制造业贷款增速29.36%,分别高于各项贷款增速5.0615.46个百分点。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98亿元,占企业贷款的91.59%,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利率较上年末下降30BP。全市融资担保机构融资性在保余额为123.38亿元,位列全省前列;平均担保综合费率由210.54%降至0.29%,为全省最低;融资性担保放大倍数由213.65倍增长至4.76倍。

四是聚焦践行金融惠民服务理念,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推动金融机构完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加大农村地区机具建设投入,20233月末,宜春市已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站507个,覆盖辖内159个乡镇,覆盖率达100%。组织金融机构主动进村上门,为有融资需求和融资难反映较为突出的农户建立信用档案、评定信用等级,合理满足信用农户的融资需求。截至2022年末,共采集建立农户信用档案82.42万户,同比增加0.47万户。引导金融机构先后推出“乡村振兴贷”“花炮振兴贷”“乡村振兴·百福文旅贷”等创新普惠信贷产品,20233月末,宜春市涉农贷款2113.98亿元,同比增长11.49%,培育了农业农村发展新业态、新动能。截至4月末,全市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投放1.44亿元,完成全年计划47.88%

二、关于争取争取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市普惠金融工作呈现“增量、扩面、降本、提质”态势。我市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比90%以上,具有发展普惠金融的基础和优势。目前,我市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制度不断完善,地方性政府贷款产品创新走在前列,政银企对接、政企圆桌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作用持续发挥,锂电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优势进一步彰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持续增长。其中:我市成功入选2020年度江西省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并获得中央财政4000万元试点奖励资金。2021年和2022年综合考核指标普惠金融重点领域占比及提升度分别位居全省第一和第二名。目前,赣州市、吉安市列入了改革试验区,我市将积极借鉴赣州、吉安经验做法,加大向省直有关部门沟通汇报,争取将我市列入试点。在对接落实上级工作部署的同时,我市十四五金融规划明确将打造金融科技赋能的普惠金融体系,主要工作思路是:以数字普惠金融为核心,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实现传统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两条腿走路,解决宜春市中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主要从以下4各方面发力:

1.创新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搭建中小微企业大数据共享平台赣金普惠平台宜春子平台,强化顶层设计,推动政务大数据有序开放共享。整合工商、税务等涉企、涉农政务大数据资源,为研判企业经营精准画像,以企业授权方式向银行、保险、担保等各类金融机构开放共享,实现大数据征信、融资信息发布与撮合等多项功能,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精准信贷服务。同时,充分利用宜春市畜牧兽医智慧监管平台的生猪产业链物联网大数据,引导金融机构开发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线上农业保险和信贷等金融创新产品。

2.健全多层次多元化普惠金融体系。切实围绕政策宣传中心、信用信息中心、业务撮合中心、融资增信中心、咨询培训中心的五个中心目标,因地制宜建设普惠金融服务站,推动行政村实现更多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提升金融机构专业服务能力,引入三农金融事业部和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提高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能力和水平。延伸下沉金融网点和服务,分类研究制定支持金融服务进社区、乡镇和园区的具体措施,支持和引导地方农商行、村镇银行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和小微企业的发展定位。针对生猪养殖、中药种植、富硒农产品种植等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需求,争取成立本土农业保险公司,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率。

3.采取多种方式健全地方增信体系。坚持以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为导向,用好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文旅贷、创业担保等政府性贷款产品,探索设立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贴息、引导基金或信用保证基金,重点为首贷、转贷、续贷等提供增信服务。构建多层次政策性担保体系,建立政府、银行、融资担保机构合作机制,完善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补充和风险补偿机制,引导融资担保机构对普惠金融贷款适当提高担保比例,降低担保门槛,做大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规模。加大对农村三权(农户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权和林权)确权进程,积极探索拓展农业农村抵(质)押物范围,唤醒农村沉睡资产。

4.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引导金融机构特别是农商行等法人银行机构结合我市行业实际,基于纳税、应收账款、公积金、用水用电等经营大数据流水,量身定制线上普惠金融产品,推出银税贷、应收账款质押贷等信用贷款产品,减轻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因地制宜开展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积极推进水稻等农产品大灾保险,开发应用价格指数、天气指数及产量指数保险产品,大力发展蔬菜、富硒农产品等特色农业保险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险。针对生猪养殖、饲料、鸡蛋等农业产业,重点推动保险+期货的保险服务模式,为农业企业提供保险+融资综合金融服务。

    附: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

                           承办单位名称(单位印章)

                            202366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选任联工委、市政府督查室

联系人及电话:胡文华,3557549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