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执行和结果>决策部署落实

宜春市政府金融办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访问量:

关联稿件:

2023年以来市政府金融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扣“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防范金融风险”三大中心工作任务,扎实有效开展“三比三争”活动,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金融要素保障,金融运行呈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坚持党建引领,旗帜鲜明讲政治。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推进政治机关建设。坚持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组会“第一议题”、理论中心组“第一专题”、支部活动“第一主题”,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并印发《宜春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2023年全面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宜春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2023年意识形态工作要点》和各级领导干部职责清单,引导全办党员干部坚定政治信念、端正政治品格、严格政治自律。二是强化理论武装,扎实筑牢思想根基。探索形成“领导干部带头学、中层干部实践学一般干部沉浸学”的“三学模式”,扎实推动金融干部理论武装。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制定中共宜春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党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方案》,开展专题学习2次,集中研讨2次,宣讲活动4次。印发中共宜春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23年学习计划组织开展专题学习6次,研讨交流4次,党员领导干部撰写心得体会8篇。三是夯实组织基础,提升党建引领质效。扎实推进机关党支部升格新成立机关党总支和第一、第二党支部,选举党总支委员5和党支部书记2人。探索开展宜春金融系统大党建活动深入开展“四强”党支部创建活动,形成了“金融先锋“党建+金融攻坚支部品牌,以“党旗飘扬”引领“金融先锋”。四是厚植严的氛围,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层层压实责任,持续传导压力分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9份,5名领导干部及时准确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违规收送烟酒、违规经商办企业和放贷吃息、违规吃喝”问题整治和“公务员违规经商办企业”清查工作,发现违规送礼和违规经商行为扎实开展廉政建设教育主题党日暨“3.23”警示教育日活动,组织观看《迟来的忏悔》《“赶考”路上》警示教育片,组织学习《2021年换届以来严重违法违纪市管干部警示忏悔材料汇编》和“省纪委‘七个典型案例’通报”,撰写心得体会14篇。强化监督执纪,让“咬耳扯袖”成为监督和教育常态组织开展谈心谈话2次,党组书记为所在支部上廉政党课1次,开展警示教育2次,节前廉政提醒3次。

(二)坚持履职尽责,服务大局促发展一是金融运行数据保持稳步增长。组建了全市金融运行分析小组,每月召开金融运行分析会,编制金融运行分析手册。以金融议事协调机制名义下发了《2023年全市金融工作要点和目标指导值》,坚持月调度、季通报机制和现场调研督导相结合,压实各县市区政府金融工作主体责任,调动金融机构发展积极性,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截至5月末,全市银行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244.49亿元,比年初增加320.67亿元,位居全省第5;各项贷款余额4339亿元,较年初增长201亿元,位居全省第5;1-5月,宜春辖内各保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5.32亿元,位居全省第3。二是提升融资服务,资源配置更高效。推动信贷进一步向制造业、科技型企业和绿色产业集中,3月末,全市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余额(季度指标)527.40亿元,较年初增加102.24亿,较年初增长24.05%,同比增速66.61%,位居一类市第二,绿色信贷占比达到12.10%,高于全省0.81个百分点,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为历史最好水平。5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467.59亿元,较年初增加68.76亿元,较年初增长17.24%,同比增速36.4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3.4个百分点;用好交易所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等融资工具,同时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募资范围广、资金利率低、执行效率高等优势,引导平台公司通过发行公司债、定向债等方式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提升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6月末,全市直接融资规模为103.4亿元;着力推进融资平台优化升级工作,6月末,全市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共计17家,其中:市本级3家(城投、交投、新城),各县(市、区)14家。市县两级均无“僵尸”、“空壳”类融资平台,信用评级达到2A及以上的平台共有11家,其中:AA+级2家,AA级9家。三是多措并举,“映山红行动”获突破。紧抓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重要机遇,不断完善上市工作机制,下发《关于建立服务重点拟上市企业工作机制的通知》,建立健全各地领导挂点帮扶机制,按照“一企一专班、一月一收集、一季一调度”模式,为企业解决各类“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深挖厚植上市后备资源,积极邀请沪深北交易所、省股交中心、金融机构专家深入我市多家企业上门送服务,推动我市企业上市梯队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今年以来,我市已新增上市公司2家,其中:仁和药业于2023年3月29日回迁至樟树;宁新新材于2023年2月16日顺利通过北交所上市审核,于5月26日正式敲钟上市。现有在审企业2家,在辅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9新增完成股改企业4家江西省2023年重点拟上市后备库企业113家,排名全省第428家企业入选北交所重点拟上市企业名单,排名全省第1

坚持利企便民,优化环境添活力。持续优化提升金融营商环境,专门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相关配合责任单位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金融营商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指标提升方案,细化了任务清单和监测指标清单。一是创新金融产品,着力提升服务质效。围绕全市“1+3+N”重点企业,结合各县市区产业结构特点,创新推出了丰城有色金属贷、樟树药商贷、高安汽运贷等18种“一县一品”特色产业贷款产品。按照“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要求,创新“一件事一次办”工作机制,打通不动产抵押贷款一网通办,不动产抵押贷款原来从申请到放款需要1个月,现在可以做到1天内到账,推动中小微企业贷款“提效”。着手推行存量房“带押过户”,将原本的业务时限从2-3个月缩短为0.5个工作日,有效降低存量房买卖双方资金及时间成本。二是加快数据共享,充分实现数据赋能。着力搭建产融对接平台,打通政银企信息不对称障碍,强化数字赋能,大力推广赣金普惠平台宜春子平台,为企业经营“精准画像”,不断提升平台运用生命力。截至目前,宜春市“赣金普惠”平台注册企业38.31万户,入驻金融机构32家,发布金融产品555个,年累计发放贷款453.29亿元、贴现13.05亿元;其中:首次申贷成功5.95万户,首贷率90.16%,服务平台累计注册数、对接户数、授信户数、对接业务笔数均居全省第2位。目前,“赣金普惠”平台已成功接入政务数据151项,调通纳税、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缴纳、水电气、不动产等数据120项,排名均居全省第一。三是优化投教举措,持续强化权益保障。推动市金融协会成立宜春证券期货纠纷类调解工作室,为中小投资者提供维权支持。完善公司类、证券期货类纠纷案件示范判决机制,借助示范案件的引领作用,实现平行案件纠纷的妥善化解。督促各驻宜证券机构加强投教宣传,并与市法院、市教体局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将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积极开展投资者保护教育进社区、进商圈、进校园活动。联合国泰君安、中信证券等证券机构围绕全面注册制投教主题,先后进入了15个社区,开展了26场社区公益投教活动。牵头“获得信贷”和“保护中小投资者”两项指标在2022年考核评价中分别位居全省第2和第3位,分别较上年前移1位和6位。

(四)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赋新能。深入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产业倾斜,着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为策应实现“双碳、双控”和绿色发展大市目标贡献金融力量。一是发挥制度引领作用,以《江西省绿色金融发展规划(2022-2025)》为工作指引,将绿色金融纳入我市十四五金融规划内容,单列绿色金融专题,下发《绿色金融改革创新重点工作》。二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各银行机构创新推出“排污贷、绿叶贷、黄精贷、两山贷”等有关碳减排贷款产品,贷款利率低于其他行业,且不设规模限制;各保险机构加快环境污染责任险、农业巨灾、肉牛、淡水养殖、柑橘、茶叶、家禽等绿色保险推进;证券机构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变现机制,江西省首个千万级林业碳汇在铜鼓落地三是强化考核调度通报,将绿色信贷、农业保险等重要细分指标列入《驻宜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奖励试行办法》,考核结果与政府资源配置挂钩,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余额2.08亿元,全省第二,同比增长4.83%,同比增长高于全部保费9.32个百分点。全市获得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金额27.9亿元,列全省第1。全市共发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6.1亿元,列全省第2。

(五)坚持风险防范,牢守底线护稳定。制定印发了《宜春市2023年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要点》、《关于配合做好“解债”类非法集资打击整治工作的通知》、《2023年宜春市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方案》,督促各县市区忠诚履行金融放贷领域专项整治牵头职责,结合实际抓好《宜春市关于整治金融放贷领域突出问题推动长效常治的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从讲政治高度坚决扛起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使命责任,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一是大力开展普法宣传。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各种形式的现场宣传活动100余次,累计发放宣传折页2万余份,组织培训专兼职网格员500余人次,发放2022年度非法集资举报奖励6000元,有效激活了风险防控的基层“神经末梢”。二是加强风险摸排整治。联合相关部门人员分别在中心城区及“三区”开展类金融机构排查和“解债”类非法集资打击整治活动,对中心城区10余家风险企业和全市50余家含“债”字眼的企业、组织及个人开展排查整治,暂未发现非法集资风险和相关从事“解债”类业务。联合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成员单位对8家公司涉嫌违规展业、涉嫌非法集资、违规办理会员卡、企业资金异动、“虚假上市”等问题进行了现场检查,开展了约谈,签订了《确保金融稳定承诺书》,涉嫌违规行为已得到整治,涉嫌违法犯罪线索已移交至市公安局立案处理。三是强化地方金融组织监管。每月组织开展地方类金融机构非现场监管,通过“江西省地方金融综合监管与服务平台”对地方类金融机构的经营情况、合规情况进行梳理排查。对全市10家小额贷款公司在公司治理、业务发展、合规经营、风险防范、监管评价等方面开展了分类监管评级工作,其中符合参评条件的有7家,不符合参评条件的有3家(未开业满1年的一家,已登记歇业2家)。5月末,全市银行机构不良贷款余额53.11亿元,较年初增加2.36亿元,不良贷款率1.23%,比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无法人银行纳入全省重点关注机构,连续四年无高风险金融机构。目前,全市已完成非法集资存量案件处置完结8件。

二、存在的问题

(一)存贷款和保费增速乏力,增长不及预期,排名呈现高开低走趋势。一季度,我市存贷款加权同比增速和保费同比增速分别位居一类市第3和第5。截至5月末,我市存贷款加权同比增速11.8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5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8。其中:存款较年初增速6.51%,位居全省第9;贷款较年初增速4.86%,位居全省末位,一季度以来连续两个月出现环比负增长。保费同比增速-3.9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58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10,连续5个月出现同比负增长。

)企业股改上市扶持激励的政策体系还有待完善目前虽然市政府出台了上市奖励政策和税收补贴政策,但企业仍需承担高昂的改制成本和现金流压力,面临因市场、政策、环境变化而不能成功上市的风险,导致一些民营企业对股改上市抱有观望心态。目前企业股改上市的目标考核和工作责任主要落实在各地金融办干部,相关部门主动参与、跟踪服务的意识还有待加强,相关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县市区金融办普遍存在人员力量较弱、工作任务重、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加上人员变动频繁,在推进工作时往往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形

)存量风险有待消化。截至目前,我市累计非法集资存量案件98件,其中2018年以前立案13件,已完成10件,距清零目标任务还差3件。部分案件处置进展缓慢,甚至有个别案发十年以上案件久拖未结。

、下一步重点工作及主要举措

(一)持续做大信贷和保费规模。深化有效信贷需求的发掘督促各县市区积极开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大宣讲、大调研和大对接专项活动,用好科技创新、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和碳减排专项支持工具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先进设备制造业、绿色低碳产业的信贷支持。加大与上级行沟通,积极开拓票据来源,稳住票据融资规模。加快政保类业务推进。深入推进保险行业服务社会治理行动,督促各县市区持续推进“宜惠保”等大病保险业务,推进和规范环境高风险领域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开展农业巨灾、肉牛、淡水养殖、柑橘等特色农业保险,推动特色农业保险增量扩面。

(二)持续营造企业上市氛围。进一步加大培训宣传力度分期分批组织拟上市企业实控人赴深圳资本市场学院、沪深北交易所开展游学交流,采取“理论授课+外出游学+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专家授课、上市公司现身说法、董秘面对面交流等方式,更好地助推企业打消上市顾虑、坚定上市信心、提高运作能力、拥抱资本市场。市、县两级应加大对培训宣传的资金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协同推进力度加强对企业改制和上市工作的组织领导,把企业上市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形成职责明确、沟通便捷、高效联动的部门协调配合服务机制,实施“一企一策”或“一事一议”,尽最大可能给予支持。

(三)坚决严控风险蔓延。坚持“防范为主、打早打小、综合治理、稳妥处置”原则,强化日常监管,开展普法宣传,加大打击力度,创新运用府院联动处置机制,扎实深入推进非法集资风险处置,坚决严控风险蔓延。深入贯彻落实《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及《实施细则》,严格落实金融监管、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和企业自救责任,加强风险线索日常核查,持续推进涉非风险摸排化解,切实将风险隐患消除在明芽状态。组织开展常态化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公众对非法集资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严控非法集资案件增量。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